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戰後嬰兒潮,於2011~2029陸續邁入65歲以上,全球即將進入高齡化的社會,65歲以上的老年人正是罹患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危險族群;再加上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罹患慢性疾病已經不再高老年人的專利了。
慢性疾病中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都是引發腎衰竭的高危險群,因此治療腎衰竭的「血液透析」也將持續隨著洗腎人口的增加而穩定增長。
將跟大家介紹台灣最大血液透析耗材的製造商 – 邦特(4107)
在文章開始前,麻煩請按讚粉專,當作對Kelvin的支持吧 !
公司簡介
邦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建於西元 1991 年,從事血液透析耗材、血管內治療耗材、及其他各種醫療耗材之專業製造與研發,並於 2001 年獲准上櫃。
邦特生物科技的行銷業務總部位於台北,生產、研發、品保及本公司目前於宜蘭兩座廠房共有三百八十位多位員工,廠房佔地 20,000 平方公尺。廠房擁有最先進之設備,並且獲得 GMP、ISO13485、歐盟 CE 及美國 FDA 510 (K) 等證照與認證。
什麼是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又稱「洗腎」,其實就是一般人俗稱的「洗腰子」。
人體的腎臟功能除了排毒、排尿之外,還能調節身體裡面的酸鹼平衡及血壓、幫助造血、參與維生素 D 之活化。當身體因疾病導致腎臟功能衰退或喪失,無法將身體內的毒素及水分排除時,就需要接受洗腎治療(腎功能受損是不可逆的)。
末期腎臟病是指病患的腎臟功能下降至正常腎功能的 15% 以下,此時的病人會出現尿毒症狀,如: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皮膚搔癢、臉部及四肢水腫、口腔有異味和呼吸喘等症狀,此時就需要藉由透析來改善症狀與生活品質,而透析治療也是延續生命的方式之一。
主要是利用人造半透膜做成微小的空心纖維(一般稱為人工腎臟),讓血液流過的時候,空心纖維外面有透析液(多以醋酸鹽透析液為主)流過,血液中的毒素或廢物經由半透膜因濃度的差異擴散至透析液,隨著透析液排出體外,稱為透析作用。
營業比重
邦特以生產血液迴路管類、TPU導管為最主要營業項目,營業佔比各為23.5%、25.5%,
其餘則是藥用軟袋(12.3%)及外科管類(15.6%)
這時候非相關領域的投資人,看到以上這些醫材類的專有名詞一定會覺得霧煞煞,因此,我們就需要去大概了解產品的用途,這樣子才能夠去判斷個別產品的市場 ⇓
1. 血液迴路管 : 洗腎之病人在血液透析時,將病患血液由血管抽出(藉由洗腎馬達機的力量),經洗腎過程,應用此迴路管來輸送血液。
全球洗腎人口每年以 7%在成長,由於洗腎產品及技術品質愈來愈好,因洗腎而死亡的人口愈來愈減少,換言之洗腎耗材需求將持續擴增,此趨勢則導致耗材使用量逐年增加。
2. TPU體內導管 : 介入性治療專用(體內各器官管染及結石之治療),膿瘍之引流及神經、血管病變之診療。
此產品為國內獨家開發成功之醫療產品,目前國內市佔率超過3成,且外銷方面也有很大的進展。在診斷與治療用體內導管方面,應用在心血管科、介入放射科與泌尿科所使用的體內導管,並且往其他導管使用科別邁進。
3. 藥用軟袋 : 俗稱點滴袋,可填充不同藥物,給病患補充水分及營養或洗腎透析用。
4. 外科管類 : 密閉式抽痰管,對使用呼吸器及氣管插管的病患進行抽痰。
因全球化時代的,呼吸道疾病,特別是此是 Covid-19 疫情,使得此類防疫醫材的需求大增,密閉式抽痰管為本公司進入呼吸麻醉科市場的第一項產品,在原本傳統抽痰管上追加安全裝置,以避免醫院內部交互感染
當中又以TPU導管及外科管類毛利率最高,TPU導管的毛利率高達78~80%、外科管類的毛利率高達73~74%;
血液迴路管則是37~39%、藥用軟袋27~34%…不等。
雖然邦特是以血液迴路耗材管最為人所知,但就毛利率來看的話,TPU管類跟外科管類才是公司的明星商品。
銷售地區
以外銷為主、內銷只佔2成,銷售地區算是相當分散於亞洲、歐洲、美洲,比較不會受到單一地區市場變化影響太大。
也由於外銷佔了8成,所以匯率的變動會影響邦特的獲利,這算是個風險之一。
動態價值
全球醫療器材產業的發展趨勢將成以下幾個方向發展:
(1). 法規趨嚴謹,形成進入門檻
全球醫療器材區域市場仍以美洲市場為主,占全球市場的47.8%; 其次依序為西歐市場,占全球市場的24.8%;而歐洲市場在法規上的變化近年來十分巨大。
2017年3月歐盟通過採用新版醫療器械法規(Medical Device Regulation, MDR),採取更嚴格的醫療器材管理機制,以加強對成員國人民保障。歐盟醫療器材法規(MDR) 於2017年5月25日開始生效,並給予3年過渡期,計畫於2020 年MDR取代原有規範,後因Covid-19疫情影響,原有計畫延後一年,已於2021年五月實施。同樣的,在我國經過多年討論與準備,醫療器材管理法也立法通過並公布施行。
歐盟為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材市場,全球也有一些國家也將CE視為重要參考標準,因此,歐盟新的醫療器材法規(MDR)的影響不小。基本上,對於生產商的要求更嚴謹,包含:
- 必須呈現更完整的技術文件外,臨床數據的要求不但是全面要求,也依照產 品風險等級的不同而要有不同詳細度的臨床數據。
- 上市後產品監測,必須落實且 要回饋到自身產品的品質與設計上的檢討。
- 所有產品的安全性功能性驗證必須符 合最新的標準,設備、製程的定期驗證、確效更是不可或缺。
- 為了落實依規執行, 稽核單位對製造商、主要的外包商和供應商會實施生產場地的定期與無預警稽核,因 為連稽核單位都要負責任。
以上種種都指出,未來在取得歐盟CE認證將會更加昂貴、困難,因此,對歐盟市場,現有的供應鏈與營運模式勢必調整,是機會也是挑戰。面對此新的法規環境,邦特調整好認證策略,做好準備因應此挑戰。
(2). 新的國際格局下,醫療器材大廠CDMO的趨勢
生技醫療產業為二十一世紀的明星產業,全球醫療器材大廠無不想卯足全力,投 入大量資金發展新的產品。
但醫材的開發與生產是一個多面向且過程繁複歷程;整個開發與製造過程往往經歷花費很多年而且要花好幾百萬美元。最重要的是,醫材廠必 須遵循FDA與EU所訂下的高度規範的法規框架。想不增加固定資產但可以迅速增加產能,選擇CDMO作為夥伴成為大廠可以降低的開發時間跟金錢,並聚焦在其核心的 事業的重要選擇。
長久以來,邦特從產品研發、生產、品質工程到法規認證整個產品實現的過程,都是由邦特自己掌握。這樣的核心能力是邦特進行與大廠接軌CDMO的重要契機,也是我們今後努力開花結果的方向。新的國際局勢下,在低風險的中低階醫材上,傳統生產基地一旦需要分散風險進行移轉,擁有東協布局數年生產經驗的邦特可以成為醫療器材大廠代工的策略性夥伴。
什麼是CDMO?
CDMO(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
簡單可以理解成像是電子業的代工服務,服務範圍從藥物開發到商業量產整個產業鏈。
白話文即是:生技業的台積電
相關資訊 : https://www.gvm.com.tw/article/92558
嚴格來說,CDMO模式的價值核心在於「D」,即「Development」,是具備研發能力的製造業能夠幫助更多研發型的科技醫療器材商進行實際的技術轉化、縮短產品上市時間、促進商業化的最佳策略型夥伴。
醫療業專有的技術與法規門檻,使得科學的發展與法規的規範越趨嚴格,單純依靠單一企業自身能力已經越來越難涵蓋研發、註冊、生產與上市過程的每一個細節,因此外包形式的出現,使得企業能夠將一些耗時費力的研究與註冊工作委託出去,得到更加專業化的技術支持與服務,使得企業能夠更加專注在核心技術的研發或者經營領域,極大的增強了靈活性。
因此CDMO模式不僅能夠消除或降低新設備或新醫療器械在開發與註冊所可能涉及的風險,同時也更符合國際化專業分工的浪潮。CDMO從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到商業化生產階段,以及企業的研發、採購、生產等整個供應鏈體系深度對接,可以為醫療器材研發商提供創新性的技術研發支援及量產前、中、後的製造生產服務,同時以附加值較高的「技術輸出」取代單純的「產能輸出」。
台灣向來以代工聞名,代工也是台灣人熟悉的產業模式,而政府也為了發展國內生技醫藥產業, 2021年時立法院三讀修正「生技醫療產業發展條例」,而此次的修法將首次將CDMO納入租稅優惠適用範圍,並且將此條例延長實行至2031年底,在政府積極推動生技產業之下,生技產業後勢是值得期待。
而為什麼CDMO為全球生技產業的兵家必爭之地呢?我們先來看一下CDMO這個市場有多大,由國際調研機構GII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球CDMO市場2020年為1,601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可達2,426億4,000萬美元,其中年複合成長率約7%
歡迎訂閱我的部落格,我更新文章後會第一時間收到mail的通知哦!
獲利分析
EPS
1. 近5年(2017~2021)邦特的EPS相當穩定,即使是2020年全球供應鏈受到嚴重的衝擊下,仍然可以繳出歷史最佳獲利的一年。
2. 只可惜,2021年仍然受到疫情的影響,國外處於逐漸轉換至正常生活的陣痛期,所以因疫情所帶動的外科管類需求因此而下降,但是其他不管是血液透析還是藥用軟袋…等,都還沒有恢復至疫情前的水準,以致2021年EPS有稍微下降。
3. 但從2022累積至Q2的EPS來看的話,似乎有恢復的跡象囉。
月營收
1. 月營收非常穩定,由於醫療是屬於非常重要的民生必需產業,因此比較不會有大小月或是淡旺季的問題。
2. 再從2022年1月的營收年增率來看,邦特的月營收逐漸恢復年增的表現,也驗證了上面所提到今年的EPS已經有恢復的跡象。
三率
1. 從邦特的三率來看,非常的平穩,也代表公司的利潤品質非常穩定,這當然也是受惠於醫療產業的特殊性。
2. 但相較於台灣其他醫療耗材公司 : 太醫(4126)、鐿鈦(4163),邦特的毛利率不但又高又穩,所以絕對不單單只是醫療產業的保護,這最主要還是公司有著極佳的競爭優勢及成本控管能力。
ROE杜邦分析
1. ROE主要用於判斷公司的賺錢效率,一般來說,15%以上都算是相當不錯的公司。
2. 邦特近年都處於15~20%區間,最主要還是歸功於穩定的淨利率。
這裡有ROE更詳細的介紹
邦特財務分析
資產與負債
1. 公司的「現金及約當現金」、「應收票據及帳款」、「存貨」、「不動產、廠房及設備」、「使用權資產」(這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會有),這些項目佔總資產的93%,可以代表公司大部分的資金都運用在本業上,這是投資一家公司時樂見的情況。
2. 「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從財報的細項中顯示是基金及上市櫃公司股票,因此這部分是會隨著市場去浮動。
1. 公司的「流動負債」遠低於「流動資產」,因此短期內比較不會有資金周轉不良的問題。
2. 甚至公司的現金就足以支付大部分的流動負債了,是少數財務極佳的公司。
存貨
1. 存貨管理是企業獲利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需要從存貨的細項中來判斷,不單單只是看看存貨的金額而已,甚至還能從細項的數字中發現一些端倪。
2. 存貨中原料佔比為最大宗,比去年底時增加了超過20%,可以代表著公司對於未來市場看法相對樂觀,才會因此多備原料。
3. 然而,現在去庫存是個非常常見的字眼,主要是各產業都因為通膨、消費性市場需求的疲弱…等因素,處於一個去庫存不積極進貨及資本支出的階段。
但是,醫療產業相對受到的影響小很多,因為醫療屬於特殊性民生必需產業,或許吃的、用的東西我可以選擇降低價位,但醫療可不行,這可是攸關性命的事情,相信沒有人會開自己身體的玩笑。
因此,原料的大幅增加風險並不大。
經營能力
1. 最明顯的一條線就是橘色的「應付帳款週轉天數」,正常來說應付帳款週轉天數增加是好事,代表公司支付給供應商的貨款延後了,更有利於公司資金的調度與營運,但是這增加幅度實在不合理,所以要去了解原因。
2. 應付帳款週轉天數(季) = 90 * 平均應付帳款 / 營業成本,所以不是營業成本大幅降低就是應付帳款大幅增加,這裡則是應付帳款大幅增加所致。
3. 然而,這應付帳款週轉天數主要是用於支付新廠的設備及工程款,因此沒有太大的問題,只需要關注公司近期的還款能力即可。
償債能力
1. 負債比低於50%,再加上流動比及速動比遠遠高於100%,所以整體財務狀況非常穩健。
自由現金流
1. 公司近5年的自由現金流都是正值,除了2021年因為大量資本支出之外而降低了不少自由現金流,其他則是都處於非常穩定且高的自由現金流,所以即使在大量資本支出的背景下,自由現金流仍然可以為正值。
企業風險
- 主要原料,依賴進口程度高
主要原料皆為醫療級用PVC COMPOUND及TPU其他化工原料,對於此原料之需求大都仍仰賴國外(歐美日)進口,由於醫療器材法規之相關規定,原料供應商維持關係之維持十分重要,以確保供貨來源穩定。 - 受匯率變動影響
不管是原料的進口,還是銷售的出口,都會受到匯率波動影響獲利;
公司很貼心還有特地提供匯率漲跌影響公司多少獲利的表格供投資人了解。
護城河
- 無形資產 – 專利及認證
法規加嚴,本產業進入門檻加高。
目前行銷之市場涵蓋全球,包括日本、歐洲及美國等50餘國,並以自創品牌行銷市場,且目前已取得世界各國如歐洲、美國、中國大陸等之行銷認證,對於本公司拓展外銷市場已掌握先機,也有一些大廠以OEM模式來合作生產。由於醫療器材的使用攸關人體健康,因此在品質要求上必須達到客戶滿意之水準外,每樣產品除了自身的品質外,還必須經由驗證過品質系統的生產工廠生產,故訂定有法規予以規範及限制,相較於其他產業,生產醫療器材進入門檻相當高,尤其欲行銷至歐、美國家更須取得FDA的許可及CE MARK之認證,否則無法進入市場。
邦特未來發展
南向布局
東南亞經濟每年平均以5.5%速度成長,人變有錢,醫療保健相關需求就會提升,這趨勢在東協國家十分明顯,「菲律賓人口數約1.1億人、印尼約2.6億,越南則有9,500萬人,經濟成長及人口紅利兩大利多,是公司瞄準東南亞市場的主要原因。」
對於成熟產品,尋找新的生產優勢,生產合適品項,使成熟產品繼續維持成本優勢面對滲透競爭;並利用南向通路布局取得東協市場的主場優勢。
菲律賓是全球洗腎人口增長率數一數二高的國家,高達17%,這也是邦特選擇在菲律賓當地設廠的重要原因。洗腎費用佔菲律賓醫療總支出的 10~11%,屬於第二大醫療支出項目。菲律賓政府對洗腎病患補貼次數,從90次提高到120次,由於政策支持,未來產品在當地內銷狀況將相對樂觀。
擴展CDMO大廠連結布局
2021年時立法院三讀修正「生技醫療產業發展條例」,而此次的修法將首次將CDMO納入租稅優惠適用範圍,並且將此條例延長實行至2031年底,在政府積極推動生技產業之下,生技產業後勢是值得期待。
由國際調研機構GII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球CDMO市場2020年為1,601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可達2,426億4,000萬美元,其中年複合成長率約7%。
邦特宜科新廠將於2024年啟動歐美品牌代工,這方向與CDMO不謀而合,相信公司在這一部份是已經有一定的規劃,因為光產線的認證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目前已知有10項認證需陸續完成,預計最少2024年才能夠正式投產。
因此,在政策的推動及產業趨勢兩大利因下,帶新廠認證完成後,將有機會帶給邦特每年穩定成長的動能。
總結
國內具備研發及製造能力的醫材廠實在不多,可成(2474)為了朝智慧醫療佈局,投資了幾家國內醫材大廠,邦特就正是其中一家,相信就是看中邦特在CDMO模式的價值核心「D」,是具備研發能力的製造業,能夠幫助更多研發型的科技醫療器材商進行實際的技術轉化、縮短產品上市時間、促進商業化的最佳策略型夥伴。
這次疫情影響全球供應鏈問題,也讓大家更關注生技醫療的重要性,而生技醫療有著產業的特殊性 : 難以跨入及政策加持的民生必需性,也因為如此不會有像電子股的爆炸性成長,而是每年穩定隨需求成長,這是投資這產業前需要有所認知的事情,才不會抱持著有可能可以快速獲利的期望。
因邦特現有產能基本上已經接近滿載,目前營收繼續成長的空間可能不多了,得等宜科新廠2024年的正式投產,預計最快也要Q2才有機會,通常往後延的機會比較大。
但邦特不管從獲利品質、公司體質、動態價值…等方面來分析,都是一家非常優良的公司,只需等待時機的到來,這就是在我眼中看見邦特的價值,絕對不是現有股價100-120徘徊。
邦特近年來本益比區間(供參考) :
區間 | 低估 | 偏低 | 合理 | 偏高 | 高估 |
本益比 | 14.3 | 16.9 | 19.4 | 22.3 | 25.3 |
免責聲明
以上所有內容僅為個人紀錄及分享
不具任何投資建議及買賣,請自行判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