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交易的世界裡,股市就是零和遊戲,一定有人賺錢,也一定有人賠錢,而每筆交易都是為了讓別人賠錢,而「別人」就是「我們」。所以作者強調的是 : 長期投資的「正和遊戲」。所以當投資人們選擇長期投資而不用心於交易時,重點自然放在企業營運的評估上,EX:價值、長期競爭、複利等。
當投資人們懂得以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企業,建立一個「不賠錢」的投資且產生複利機制,便會了解到巴菲特所說的: 「投資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賠錢」,所以這就是交易的世界(零和遊戲)與不交易的世界(正和遊戲)的最大差別。
選擇正和遊戲
馬太效應:勝利不是平均分配,而是贏家全拿
在連續的零和遊戲裡,假設每一局都是公平賭局,最後將由一個人勝出,其餘則是全破產。這就是財富自然集中的效果,又稱「馬太效應」。簡單來說就是有錢的人會越有錢,沒錢的人越沒錢。所以市場上才會有「本多終勝」這個詞出現。至於為甚麼會這樣,我覺得是對於風險的承受能力吧!
那跟零和遊戲有甚麼差別呢?因為投資人們都是以漲跌為思考主軸,但這並不會對股市帶來正面的幫助,只是一群投資人在互相廝殺罷了,而在馬太效應之下,最後都是大多數人輸、少數人贏。
總之,隨著投入的遊戲不同,你的思考重點也將不同,因為正和遊戲的投資人們,關注的是公司的獲利能力、經營績效、產業新知等。
複利是甚麼?
複利很簡單,卻又難如登天,怎麼說呢?
基本原理就是「錢滾錢」。首先,我們要有一筆錢,然後投資獲利,不論賺多賺少,但一定要賺到錢。接著,把賺到的錢再拿去投資,再賺到錢。
以上這段話看似是廢話,但是有兩個重點 :
- 投資一定要賺錢,至少不能賠錢,才談得上複利。
- 賺到的錢要再投入。
有在投資的朋友一定都知道,投資是一定有風險,多少都會有賠錢的情況發生,所以這就是複利難的原因,要如何才能「不賠錢」。
EX : 小丞有100萬的資金,第1年獲利20%,本金變成120萬。第2年獲利15%,本金變成138萬。第3年卻賠了20%,這20%是138萬的20%,並非100萬的20%,所以本金直接從138萬變成110萬了。承擔了3年的風險只獲利了10%,年化報酬更是只有3.2%而已,也難怪年輕人喜歡買儲蓄險了。
不賠錢的投資
到底該如何建立不賠錢的投資呢?
- 尋找長期具有競爭優勢的公司
- 耐心等待空頭或是價格跌到能接受的範圍
- 買進股票並長期持有,股利則全數再投資
- 持有時間若有暴跌可考慮加碼 ; 若有暴漲可考慮出售
不知道看到此大家有沒有覺得很像最近很盛行的「存股」呢?沒錯,在股市市場裡很多道理都是共通的,只是在不同的時期發展出略有不同的方式罷了。
短評
複利往往需要長時間才能感受它的存在,但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是枯燥乏味。就像鑿隧道一樣,開始時進展緩慢且辛苦,越往裡面鑿越是黑暗,看不見一絲光明,持之以恆總有一天能鑿穿隧道,但是由於過程實在太辛苦了,大多數的人恐怕是熬不到那個時候就放棄了,此現象稱為「穿隧效應」。
由於穿隧效應的關係,能夠真正享受複利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所以大部分的人選擇短線交易,又由於短線交易中存在著馬太效應,導致在股市中真正賺錢的人可能只有10%的人而已。
當然,長期投資不見得適合每個人,投資人們應該都要嘗試過才知道自己適合哪種投資方式,再針對自己適合的方式持之以恆。
若對此書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點以下連結購入收藏 : 博客來